計量校準,是儀器設備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環節,其目的在于實現量值溯源,并確定儀器示值誤差,保證測量結果準確、誤差可控。計量器具或者儀器的校準周期依據相應的規程,一般為一年或者規定使用時限。
計量校準檢測繼電器是一種電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統(又稱輸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統(又稱輸出回路),通常應用于自動控制電路中,它實際上是用較小的電流去控制較大電流的一種“自動開關”。故在電路中起著自動調節、安全保護、轉換電路等作用。







“計量”一詞取代了在生活中使用已久的“度量衡”,使學術意味更濃厚。而“度量衡”一詞則比較形象、直觀,便于生活中的人們理解。
古代計量稱為“度量衡”,是指對物體長度、容積和重量的測量。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現代計量涉及國計民生、建設、科學試驗等各個方面,成為國家工業和質量的基礎,計量、標準化與合格評定被視為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三大支柱,有人形象地把計量比作樹之根系、屋之基礎。從布手知尺到遙感量天,計量伴隨人類發展的腳步,反映著時代現狀又促進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但這卻遠遠超出了“度量衡”的范疇。


計量不同于測量,測量是以確定量值為目的的一組操作。計量屬于測量,源于測量,而又嚴于一般測量,它涉及整個測量領域,并按法律規定,對測量起著指導、監督、保證的作用。計量學研究的內容包括:計量單位及其基準、標準的建立、、保存和使用;量值傳遞、計量原理、計量方法、計量不確定度以及計量器具的計量特性;計量人員進行計量的能力;計量法制和管理;有關計量的一切理論和實際問題。此外,計量學也研究物理常量、常數和標準物質、材料特性的準確測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