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化工業生產要求專業化、社會化、機械化、自動化,首先要進行準確一致的計量;企業要降低成本,減少消耗,要提高產品質量,就要保證生產和經營中的計量測試手段齊全、準確,才能有效地進行經濟核算,才能控制加工中產品質量和終產品質量。計量技術貫穿于各行各業,是面向全社會服務的橫向技術基礎。今天的社會,可以說“沒有計量,寸步難行”。新技術的開發和應用,更加迫切需要高準確度的計量技術。






確定校準周期的依據是:
(1)使用的頻繁程度。使用頻繁的測量儀器, 容易使其計量性能降低, 故可以縮短校準周期來解決。當然,提高測量儀器所用的原材料性質、 制造工藝和使用壽命也是重要的手段。
(2)測量準確度的要求。要求準確度高的單位, 可適當縮短校準周期。各個單位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決定, 需要什么準確度等級, 就選擇什么等級。該高就高,該低就低,不盲目追求高準確度, 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但精度過低, 滿足不了使用要求, 給工作帶來損失, 也是不可取的。
(3)使用單位的維護保養能力, 如果單位的維護保養比較好, 則適當縮短校準周期;反之, 則長一些。
(4)測量儀器的性能, 特別是長期穩定性和可靠性的水平。即使同類型的測量儀器, 穩定性、 可靠性差的,校準周期應短一些。
(5)對產品質量關系較大的, 以及有特殊要求的測量儀器, 其校準周期則相對短一些;反之, 則長一些。

儀器校準證書中測量不確定度的表述應依據國家計量技術規范JJFl059—1999《測量不確定度評定與表示》,使用的術語符號應與該技術規范相一致,遵循該技術規范對測量不確定度的報告與表示的規定。同時需注意以下幾點:
(1)在校準證書中給出的測量不確定度,必須指明是合成標準不確定度,還是擴展不確定度,以及對應于校準結果的具體參數。例如:“示值誤差的測量結果的擴展不確定度為……”,計量檢測中心,“交流電壓校準值XX V的擴展不確定度為……”。
(2)當被校準結果有多個同等重要的參數時,應分別給出各個參數的測量結果不確定度。
(3)當測量結果的測量不確定度在整個測量范圍內差異不大,在滿足量值傳遞要求的前提下,整個測量范圍內的測量不確定度可取1大值。其1大值點的位置可能在測量范圍的上限點也可能在在測量范圍的下限點或其他部位,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