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幾年,國外經濟發達國家,把的原材料、先進的工藝裝備和現代的計量檢測手段,視為現代化生產的三大支柱。其實,原材料的制取與篩選、先進工藝裝備的配備與流程的監控,也都離不開計量測試。例如,國外先進生產線的產品品質高,次、廢品少或幾乎沒有,其中重要的因素就是充分利用了監控技術。至于所謂的柔性生產(制造)系統,更需要現代計量檢測手段的技術保證。
例如,退火窯的熱效率原約為8%,監測控制后則提高到12%以上,退火時間由60小時降到35小時,一年就節煤近2 000噸、節電26 000余千瓦小時(度)。結果,儀器計量校準機構,一年下來,全廠的用水量下降了21%,節電約600 000千瓦小時,綜合能耗下降了約10%,合肥計量校準,產值提高了22%。

由于儀器校準工作形式靈活,貼近使用者的需求,計量校準服務,適用于除強制檢定領域以外的其他領域,因而受到企業、學校、科研事業單位等的歡迎。但是,由于儀器校準工作與檢定工作在工作內容、技術要求、報告方式上均有所不同,因此,對于校準證書的確認工作應該引起廣大計量工作者的重視。
從出具的證書的角度來看,儀器校準證書與儀器檢定證書i大的區別是:檢定證書需要給出計量器具是否“合格”的結論,儀器計量校準,而校準證書給出的只是完整的校準數據和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


校準不具有強制性,屬于組織自愿的溯源行為。這是一種技術活動,可根據組織的實際需要,評定計量器具的示值誤差,為計量器具或標準物質定值的過程。組織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規定校準規范或校準方法。自行規定校準周期、校準標識和記錄等。校準的主要依據是組織根據實際需要自行制定的《校準規范》,或按照《國家計量技術規范》(JJF)的要求。在《校準規范》中,組織自行規定校準程序、方法、校準周期、校準記錄及標識等方面的要求。因此,《校準規范》屬于組織實施校準的指導性文件。

